EP-47 想建立一人公司的你,正在尋找全方位的知識管理工具嗎?試試看 Notion 3.0
Notion 3.0 推出 AI Agent,將傳統筆記工具升級為能執行複雜任務的智能助理。本文測試 AI Agent 的多步驟操作與個人化記憶功能,比較 Claude Code、Gemini CLI 等工具,並示範學習筆記補充、考題生成等應用。分析為何 Notion 適合一人公司:統一工作中樞、系統化管理、外部整合,從內容企劃到發布一條龍完成。
在 2025 年第四季,如果你想建立一人公司,要提昇整體學習與工作效率,而且只能選擇一項數位工具。
我一定會推薦 Notion 。
我使用筆記軟體來寫學習筆記已經很久了。早期使用免費的 Google Docs ,後來改用 Evernote 幾年,5年前跳槽到 Notion ,就沒再換過了。
然而,自從今年AI Agent 出現後,我就開始有點動搖。
因為早期 Notion AI 功能真的很雞肋,只能接受單一命令,從事翻譯、摘要、補充內容等等。
Notion AI 智能也明顯比不上 ChatGPT 4o、Gemini 2.5 Flash 等一線模型。
最重要的是,Notion AI 整合並沒有做得很好,你要讓 AI 幫你建立資料庫、寫自動化公式,或者使用任何 Notion 本身的功能,它都辦不到。
所以除非是要做多人共編,否則訂閱 Notion 有點浪費,畢竟免費版的功能就足夠了。
尤其是在 Claude Code 、 Gemini Cli 於今年年初紛紛釋出之後,我發現他們本來是專門用來寫程式的工具,結合 Obsidian 之後,變成超強大的 AI 知識管理工具。
我們可以使用 Obsidian 作為「本地知識庫」與寫作工作區,Claude Code / Gemini Cli 作為可讀寫檔案與執行任務的 AI 夥伴,用來快速撰寫草稿、重構筆記、串連素材與專案檔案。
有興趣的可以參考我之前這兩篇電子報:
EP-37|我如何使用 Obsidian 、 Cursor、Claude Code ,仿造 Vibe Coding 的方式製作武俠小說
EP-39 AI 知識管理術:點滿AI技能後,我發現國考不過是個新手村任務
因此我一度陷入兩難,Notion 其他功能我都很滿意,但是在 AI 知識庫這點上不太行。
使用 Claude Code / Gemini Cli 搭配 Obsidian 來寫文章,真的很強悍,節省我超多時間。
但是這樣我就還得訂閱 Claude 或者使用 Google API,還得分神去研究這些工具,真的快學不動了。
不過這情況在Notion 團隊於今年 9 月 18日,在 MakewithNotion 大會發佈了 Notion 3.0 之後,可能有所改變。
因為 Notion AI Agent 出現了。
Notion AI Agent 有多厲害?
Notion 3.0 版本中,最重大的革新就是 Notion AI Agent,它將傳統的 AI 助理,升級為能夠主動執行複雜任務的智能代理人。
因此 Notion AI 不再只是被動回應指令,而是能夠實際完成端到端的工作流程。
1. Notion AI Agent 的多步驟操作
Notion AI Agent 能夠執行複雜的多步驟操作。它可以:
自主工作時間:一次最多執行 20 分鐘的連續作業
處理範圍:同時處理數百個頁面的資料
複雜任務拆解:能將模糊指令自動分解為具體可執行的步驟
其實就像是 Claude Code、Gemini Cli 等工具能夠做的事,只不過 Notion 有它的工具。
因此 Notion AI Agent 開始能使用這些工具,使用者不必離開 Notion 。
你可以使用 Notion AI Agent 能夠創建文件、建構資料庫、撰寫 Notion 公式、跨工具搜尋,甚至直接使用 Notion Calendar 和 Notion Mail 來安排會議和發送郵件。
2. Notion 個人化記憶系統
就像是你也能在 ChatGPT 設定中,修改系統提示詞,讓 AI 以你設計的方式工作與回應。現在你也在 Notion 設定專屬的提示詞。
你能夠讓Notion AI Agent 學習並記住:
你的寫作風格和語氣偏好
特定的工作流程和任務分類方式
公司術語和專業知識
個人化設定和參考資料
實際來測試看看吧!
我之前曾經寫了一篇文章(EP-39),介紹如何使用 Obsidian 與 Gemini CLI 提升筆記整理與學習效率的方法。
我把它命名為 AI 知識管理術,原理是透過 AI Agent ,管理、重組電腦上的文件,因此我們可以讓它整理學習筆記、設計模擬考題、充當助教批改考卷等等。
在文章中,我還介紹了如何安裝 Gemini Cli 。
雖然這些在本地端執行的 AI Agent 很好用,但是安裝與操作過程,肯定也是嚇跑不少人。
相較於上述這些工具,Notion不用安裝,訂閱即用。
我們就來試試看 Notion AI Agent 是不是也能執行類似的任務。
補充學習筆記
當初我在準備國家考試時,我就是直接寫在 Notion 上。
寫筆記時,通常會寫得很快,筆記常常很簡略。
假設寫完筆記後,當下沒複習,隔個幾天又忘了,還得回頭去看課程影片,相當浪費時間。
此時就能夠依靠 Notion AI ,協助補充筆記內容。
使用方式就是在下方打開 Notion AI 頭像,開啟對話窗。
說明你要修改的段落,最好是指定標題,如底下所示。
Notion AI 就會咻咻地寫完了。
新增考古題
同樣的,我們也能針對學習筆記,讓 Notion AI 出考題來測驗自己。
方法也是很簡單,寫下提示詞,請它針對某份筆記,出相對應的考題。
如果有需要它模仿考題格式,就另外下載考古題,讓他模仿出題。
只需要注意在「背景資訊」這裡,務必要選擇相對應的筆記。
其他應用場景
目前我還在測試,有許多功能我自己也都沒用過,不過根據網路上的新聞介紹,它可以應用的場景還有許多呢!
1. 會議管理自動化
AI Agent 能夠將會議記錄轉化為完整的工作流程:
自動生成會議摘要和行動項目
你可以先在設定→ Notion AI → AI 筆記寫手,先設定預設會議資料庫,之後固定把轉錄資料放在那裡。
或者直接在任何一個頁面,按下斜線,開啟 AI 筆記寫手,也可以開始錄製。
Notion AI 會幫你寫逐字稿,最後統整成會議記錄。
創建任務清單並分派給特定負責人
設定後續追蹤提醒
更新專案進度追蹤器
2. 資料整合與知識管理
AI Agent 擅長處理分散在多個平台的資訊:
整合來自 Slack、Gmail、Google Drive 的資料
當重要資訊變動時自動更新知識庫
跨頁面、跨資料庫的搜尋和整理
⚠️不過,我測試了好幾次,發現都無法串接 Google Drive 。原來必須訂閱 Google Workspace,使用企業版的 Google 雲端才行。
3. 內容創作與專案管理
AI Agent 可以成為強大的內容創作助手:
根據不同平台需求創作內容(臉書、Threads、部落格等)
參考預設的創作模板和 SOP
自動生成專案結構和任務分配
為什麼我推薦你使用 Notion
在「一人公司」場景裡,你常常身兼多職,又要當行銷、也要產製內容,還要做行政規劃等等。
因此你需要一個能夠統整所有工作內容的工具,把知識、任務、內容與自動化串起來。
對我來說,Notion 之所以合適,因為它同時滿足:
統一工作中樞:頁面、資料庫與文件同一介面,從靈感、規劃,甚至能創建網頁,都不必換工具,降低切換成本。
可組裝的系統化:資料庫屬性、關聯與視圖(View),讓內容、專案、待辦清單,都能用同一套結構維護,可放大小規模運作。
內容到產出的一條龍:你可以使用模板與 SOP 將流程固定,從企劃大綱到發佈成品都有對應模組。
與外部工具的實用整合:Slack、Gmail、Drive 等串接,把資訊回流到同一知識庫,減少「找資料」時間。如果不夠用,你也能夠 Notion Webhook 與 n8n 結合,串連更多平台。
Notion AI Agent 的落地能力:在這次 Notion 3.0 更新,Notion AI 終於進化,能夠跨頁與跨資料庫行動,執行多步驟任務,如建資料庫、整理內容、生成任務與排程。
個人化記憶與風格:AI 能記住你的語氣、命名規則與工作流偏好,成為你真正的第二大腦。
老實說,在我簡單測試 Notion AI Agent 之後,感覺上它比起 Claude Code / Gemini Cli 這些工具,功能仍然較弱一些。
這部分很難去比較說明,各位自行測試就知道了,我在這幾週也會多多測試,再提供更完整的比較。
可是 Notion AI 強大的地方在於結合了 Notion 工具,所以你完全不需要離開 Notion。
如果平常就會把各種文件收在 Notion 中,Notion AI 絕對能夠擔任稱職的第二大腦。
問與答
Q1:為什麼推薦 Notion 3.0?
A1:Notion 3.0 因為引入 Notion AI Agent,具備多步驟任務、跨頁與跨資料庫行動、個人化記憶等能力,能把知識、任務、內容與自動化串在同一工作中樞,值得作為主要的知識管理與協作工具。
Q2:Notion AI Agent 具體能做哪些事?
A2:在不離開 Notion 的前提下,能多步驟完成任務,例如:建立與調整資料庫、撰寫 Notion 公式、跨頁與跨資料庫整理內容、從會議逐字稿產生摘要與行動項、與 Calendar 與 Mail 搭配安排事項與寄信。
Q3:和 Obsidian+Claude Code/Gemini CLI 相比的關鍵差異?
A3:Obsidian+CLI 的檔案讀寫與本地工作流更靈活,推理與程式輔助更強;Notion 的強項是把知識、任務、專案、SOP 與 AI 行動放在同一介面,免安裝、可共享、可標準化,落地成本更低。
Q4:什麼人適合升級到 Notion 3.0?
A4:需要把內容、任務、專案與知識集中管理的人。尤其是「一人公司」或小團隊,平常就把素材放在 Notion,想要直接在同一系統內用 AI 自動整理、生成任務與排程的人。
Q5:如果要用它強化學習與筆記,實際做法是什麼?
A5:在筆記頁開啟 AI 對話,指定要補強的段落或標題,請它補充、整理重點、產生練習題。也能指定一份筆記當「背景資訊」,讓它依此出題或產生摘要卡片。
Q6:Google Drive 為什麼沒有順利串接?
A6:目前測試需要 Google Workspace 的企業方案才支援串接,一般個人版 Google Drive 無法直接連動。
Q7:現在就把 Notion 當主力 AI 知識庫可以嗎?
A7:若你重視「整合在同一系統」與「低上手成本」,是可以的;若你需要更強的本地端自動化、原始碼工作流與模型自由度,Obsidian+CLI 仍更強。本文傾向在 Notion 內先落地,逐步補齊需求。
這篇文章對你有收穫嗎?
你的訂閱、分享是我最大的動力,而我也支持你把動力轉換成鳥食!
我最近成立了一個付費社群,名字叫做 「一人公司 × AI 共學圈」。在這裡,我會陸續提供:
🎓 基礎課程
《適合新手的 AI 自動化》
《給社畜的 AI 知識管理術》
🧭 一人公司與超級個體工作術的實戰思考
🎥 不定期免費直播
🎟 進階課程與工作坊的專屬折扣
目前社群內容仍在製作中,因此我先推出 早鳥優惠:
只要一次性支付 10 美元,即可獲得 永久會員資格。未來所有基礎課程,都能免費觀看,不需再額外付費。
另外,每次的教學直播,會再重新剪輯並加上字幕,上傳到社群內給會員觀看。
等到基礎課程全部完成後,社群將恢復原價,屆時會採用 每月 5 美元的訂閱制。
很期待能在社群裡與你再次相見,一起探索 AI 與一人公司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