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37|我如何使用 Obsidian 、 Cursor、Claude Code ,仿造 Vibe Coding 的方式製作武俠小說
本文分享以 AI 技術寫作武俠小說的心路歷程。首先嘗試使用 Obsidian + Cursor 寫作,結構化小說大綱採用英雄旅程敘事結構,但遇到 Cursor 缺乏時間觀念和英雄旅程章節過於粗糙的問題。後來改用 Claude Code 生成內容,效果大幅提升,Claude Code 不僅能生成更長篇幅的文字,且能更好地掌握角色設定和故事脈絡。
在上週我展示了我利用 AI 所寫的現代武俠爽文小說,如果你還沒看過,請至渾元覺醒 | 方格子。
我這裡畢竟是介紹 AI 技術應用的電子報,所以本期就會完整說明,我製作小說的心路歷程。
為什麼突然想拿 AI 技術來寫小說
在之前的電子報中,我提到了我們可以採用 Obsidian 建立個人化的 AI 知識庫。
如果你還不知道什麼是 Obsidian ,它是一款筆記軟體,支援 markdown 語法,而且可以透過插件擴充功能。
所以你可以透過 Obsidian 的社區插件:Smart Composer,將 Obsidian 改造成如同 Cursor 的 AI 程式編輯軟體,還支援 RAG 向量資料庫的功能。
之前的電子報如下:
【EP-29】使用 Obsidian + 大型語言模型建立本地端 AI 知識庫,並且實際應用在台海戰爭風險指標研究
EP-30|要開始不擅長的研究,先使用 Obsidian 的第三方套件 Smart Composer,建立本地端 AI 知識庫
原本採用 Obsidian + Smart Composer ,我是想拿來研究台海戰爭風險指標,不過老實說我什麼屁都沒有研究出來。它比我想像中難度更高,然後我的收穫也不大,總不能拿台海戰爭風險儀表板來賣錢吧,到時又被說賺戰爭財啥小的,所以就不了了之了。
那我要拿這個工具做什麼呢,我左思右想,回憶起我剛寫電子報時,企圖要製作的武俠小說生成器。為此我還寫了兩篇電子報。
這也是不了了之的作品,因為小說製作的流程也是比我想像中的複雜。
正因為流程複雜,所以我決定乾脆使用 Obsidian ,親手來做做看,體會整個小說製作的流程。
初期小說製作,我採用 Obsidian + Cursor
雖然之前介紹了 Obsidian + Smart Composer 的 AI 知識庫,但是我這次沒這麼做。
由於我在製作小說的當下,我已經有訂閱 Cursor 了,沒道理使用 Smart Composer ,還要另外花 API 的錢,加上我暫時也沒想要使用 RAG 功能,還得找相關資料餵進去,多花很多時間。
因此我採用 Cursor ,挑選 Gemini 2.5 Pro 語言模型做為 AI 驅動,小說檔案存為 .md 格式,小說生成後,再到 Obsidian 軟體上人工修改。
所以如果你也想利用 AI 輔助幫你寫小說或者改文件,不一定要學我特別訂閱 Cursor ,用 Smart Composer 就可以了。
至於小說大綱,我依據好萊塢電影製片人兼作家克里斯多夫·佛格勒(Christopher Vogler),採用了下面的敘事結構:
啟程
平凡世界
冒險的召喚
拒絕召喚
遇上師傅
跨越第一道門檻
啟蒙
試煉、盟友、敵人
進逼洞穴最深處
苦難折磨
獎賞(掌握寶劍)
歸返
歸返之路
復甦
帶著萬靈丹歸返
在一開始,因為不懂得怎麼使用 AI 製作小說,所以我就很土砲地在 ChatGPT 上貼了這份敘事結構,然後跟它說了一下我的構想,例如希望是小說結合臺灣本土政治以及跟中國的政權關係,然後整個政壇都是由地下武林控制這樣。
跟 ChatGPT 來回討論數次之後,我就得到了一份大綱,稍微修改一下,然後在電腦內建立了一個專案資料夾,在裡面放上兩份檔案:
故事大綱:以英雄旅程敘事撰寫的大綱。
故事設定:包含人物、門派、物品的設定
然後在 Cursor 的專案設定內,放入下面的文字,就像是在 Vibe Coding (氛圍編程)時,我們必須要先寫專案說明書。現在我們要執行 Vibe Composing(氛圍創作),當然也需要。
## 1. 專案概要
- **目標**:撰寫一部 12 章構成的現代爽文武俠小說,以英雄旅程十二階段為框架。
- **敘事風格**:以金庸文白夾雜的敘述手法呈現,但是如果是角色對白,則必須用現代白話。文字採繁體中文,快節奏劇情。如果是粗野的角色,適當地加上一些臺灣髒話。
- **讀者定位**:成年讀者(18+);適度暴力描寫,強調感官刺激與衝擊性。
## 2. 檔案結構
.
├── OUTLINE.md # 故事大綱
└── REFERENCE.md # 角色、物品、門派設定
## 3. 故事設計
參考 OUTLINE.md
## 4. 角色、門派、武功
角色、門派、武功設定,參考REFERENCE.md
## 5. 寫作準則
- 嚴格依照 OUTLINE 劇情,不要新增劇情線
- 場景切換時,要先描寫場景
- 角色初登場時,要描寫長相、身型、打扮
- 每一章節至少 2500 字以上
讓 AI 生成小說,是一章一章分別生成的,不會讓它一口氣生成完。
AI 寫完每一個章節後,我會大致檢查一下,用人工稍微修改奇怪的地方,然後就讓它生成下一章節。
生成下一段章節時,我會先請它參考上一個章節,再讓它接續著寫。
AI 生成小說的問題
上述生成了 12 個章節的小說後,我發現了兩個大問題。
1. Cursor 沒有時間觀念
Cursor 是用來編寫程式的,它不會有時間序列的概念,因為你的程式不需要隨著時間線修改。但是角色人物,卻會因為故事的章節,而改變心態與行為模式。
或者說,有些時候,你想鋪一個哏,不想太快讓讀者知道某個角色的身分。
但是一開始我就把人物都設定好了,這會造成 AI 會在前面的章節時,就先戳破了某個角色的身分。
這導致後續人工修改時,造成很大的困擾。
2. 英雄旅程的章節過於粗糙
首先,英雄旅程的章節絕對是非常好的故事結構,許多電影或動畫,都遵循著這個結構,例如《哈比人》、《納尼亞傳奇》、《星際大戰》、《哈利波特》、《鬼滅之刃》等等。
不過當我們任由 AI 去針對每一章節發揮時,儘管已經書寫了大綱,但是 AI 的創意遠遠比不過人類。
畢竟 AI 就只是一個文筆極好的代筆,我們人類才是需要發揮創意的角色。
所以任由它發揮的故事,其實都挺瞎的,而且細讀,故事邏輯也可能有點奇怪。
例如在《渾元覺醒》第一章,歐貴喬與小混混的衝突中,原本 AI 設計是讓小混混進逼,結果歐貴喬撞到菜攤弄倒蔬菜,然後小混混生氣了,說你居然弄倒蔬菜。欸,不是,小混混你生氣個屁啊,那人家的菜攤,你管人家哦。
然後因為每一章節我大概就是200-300字的大綱,就要讓 AI 去設想人物對話、劇情進展等等,通常效果都不是很好。
尤其是角色對話,寫的內容都是不痛不癢的,沒什麼大錯但是也很無聊,而且還懷有 AI 被刻意訓練過的道德觀念。
綜合上述,我決定將故事大綱與設定都全部改寫。
改用 Cluade Code 生成,再用 Obsidian 人工修改
隔週,因為大家都在說 Claude Code 有多強,所以我就忍不住訂閱了,原本是要拿來寫程式的,但是既然都在寫小說,那就拿來寫小說吧。
一用,驚為天人。
什麼是 Claude Code 呢,它是由 Anthropic 開發的 multi-agent 系統,讓你可以在終端機直接與 Claude 互動,不需要透過圖形化介面。
我的電腦是 Windows 作業系統,要安裝 Claude Code 比較麻煩一點,因為 Claude Code 是基於 Unix/Linux 環境設計的,依賴 Linux 特有的系統調用、檔案系統結構和命令列工具。
如果你是使用蘋果電腦的 macOS ,本身就是基於 Unix 的作業系統,就直接到官網下載安裝即可。
想在 Windows 安裝 Claude Code ,之前是必須透過 WSL(Windows Subsystem for Linux)在 Windows 上執行,這部分我是參考 Sky 大大的 Claude Code 逐步安裝教學(MS-Windows),寫得非常詳細,這裡我就不多贅述了。
PS:我後來發現 Claude Code v1.0.51 已經正式支援 Windows ,所以可以不用再用WSL。但是可能會有點 Bug ,各位自己注意。
安裝好之後,那要怎麼使用呢,最簡單的作法就是在 Visual Studio Code 上使用,然後在畫面底下的終端機,打開 Ubuntu (WSL) ,接著輸入 claude ,就進入 Claude 的文字介面了。
像是底下這樣,直接輸入文字就可以用了。
如果你需要給 Claude Code 系統提示詞,就直接建立一個 Claude.md 即可,然後把上述的專案說明書丟進去。
為什麼我要說 Claude Code 很強呢,先不談寫程式,在寫小說時,Cusor 的表現讓我覺得它很拘束。例如我要每一個章節生成2, 500字以上,Cursor 其實辦不到,都只寫一點點,導致我每一個章節都必須分段生成。
Claude Code 就是另一回事了,我提供了專案說明、故事大綱、故事設定,他就知道怎麼做了。
在每次生成新章節時,我的確也有下提示詞要 Claude Code 閱讀前後的故事大綱,但是看它的做事方式,基本上還是整個資料夾掃過一次。因此生成的故事,角色設定都不太會跑偏。
然後最棒的來了, Claude Code 生成的小說章節,都遠超過 2,500 字以上,不會沒把事情做完。
另外為了改善我第一次嘗試遇到的問題,這次我把故事大綱拓展成 24 個章節,每一個章節都有自己故事大綱、登場角色、角色設定。
因此我有一份總故事大綱,然後針對每一章節也有各自的檔案,總共有 25 份檔案。
每一個章節的人物角色,我都依據劇情推進,做人工的稍微修正。
我自己是覺得這樣做挺多餘的,因為後來我發現 Claude Code 挺聰明的,下次操作時,我應該會請它幫我根據角色在本章節的情況,說明角色目前的狀態。
有無更值得精進的地方
有的,這部現代武俠爽文小說:渾元覺醒,成品還很粗糙,我覺得有更多值得改善的地方。
1. 某些橋段的劇情太牽強
雖然這次操作,我拓展了故事大綱,每一個章節大綱大約都 300-500 字左右。但是寫了幾百字就要讓它生成 2,500 字以上,Claude Code 有時候就會多幫你增加一些莫名其妙的劇情。
這件事告訴我,大綱必須寫得非常細。
因為我在前面提到的, AI 沒創意這件事,並沒有隨著使用 Claude Code 而改善,我之前用 Gemini ,它沒創意,Claude 好不到哪裡去。
AI 能夠幫助我們的是填充一些過場劇情,或找描述武功、場景,這些都做得非常好。但是在關鍵劇情、人物對話,最好還是都自己來。
使用 AI 製作小說,人類涉入小說編輯的程度,我認為至少超過 50 % 。
2. 要讓 AI 擔任出版社編輯
一部小說要出版,除了作者自己寫以外,還得通過出版社編輯這關。
大部分熱賣的小說或漫畫,都是出版社編輯微調過的,不然作者既要思考作品設定,又要讓作品契合市場,恐怕是有點難度。
因此為了改善小說品質,其實大可以在小說寫完後,命令 AI 擔任出版社編輯,提供小說寫作方向的建議。
接著再以 AI 的建議,做人工微調,甚至提供給下一階段的 AI ,讓它按照上一個 AI 的指示調整。最後人類再審查即可。
3. 還是得加個圖
為了讓更多人閱讀作品,我自己是稍微看了一下目前線上出版環境。
許多優秀的作品都會附上一些圖片,讓讀者更有沉浸感。
要用 AI 生圖不是問題,但是要讓 AI 生成數十張圖片,每一張圖片都能依據指示擺出對應動作,角色穿著與臉型要保持一致,這才是需要研究的地方。
問與答
使用 Claude Code 與 Cursor 相比,哪個在寫小說方面表現更好?
根據我的經驗,Claude Code 在寫小說方面表現優於 Cursor。主要差異在於:
Claude Code 能夠一次性生成超過 2,500 字的長篇內容,而 Cursor 在長文本生成上有限制,常需要分段生成。
Claude Code 對於整個項目資料夾有更全面的掃描能力,因此生成的故事角色設定不太會跑偏。
Claude Code 更能保持故事的連貫性和一致性。
使用 AI 生成小說時遇到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在使用 AI 生成小說時,我遇到了兩個主要問題:
時間序列概念的缺失:AI(特別是 Cursor)缺乏時間觀念,會在早期章節就揭露後面才該揭露的角色身分,破壞故事的懸念和伏筆。
章節發展過於粗糙:即使提供了故事大綱,AI 的創意仍然比不過人類。生成的故事邏輯有時會出現奇怪的地方,角色對話也常流於平淡無奇。
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 AI 生成小說的品質?
根據我的經驗,改善 AI 生成小說品質的方法包括:
將故事大綱擴展得更詳細,我將原本的大綱拓展為 24 個章節,每個章節都有自己的故事大綱、登場角色和角色設定。
在每一章節生成後進行人工修改,特別是針對故事邏輯和角色對話。
使用更強大的 AI 工具,如 Claude Code,它能更好地理解整個專案。
為每個章節提供更具體的指導,而不只是 200-300 字的簡單大綱。
增加讓AI擔任編輯的流程,讓AI審視文章是否具有劇情張力及流暢度。
電子報轉型宣告
在 2025 年 7 月,我已經透過每週一刊的電子報,摸索了半年的 AI 技術。我不想再摸索技術了,而是要用這些技術來創作自己的產品。
目前我與我的好友-考克先生,決定來製作互動式的小說手機 App 。
由於創作需要時間,因此過往每週一刊,將改為雙週刊,甚至可能以月刊的方式!反正就依照看工作情況。
底下是互動式小說預計的學習與製作過程,往後的電子報的內容,也會集中在這些技術的分享。
採用 Obsidian 筆記術撰寫小說,可能搭配 Obsidian 本身的 Smart Composer,或者 Cursor、Claude Code、Gemini Cli 等工具。
學習使用 ComfyUI 來產製搭配小說的圖片,試著營造輕小說的閱讀感。
最終成品則由考克先生發佈在方格子,請見考克先生的圖文創作天地。
當小說撰寫的工作流成熟以後,就會開始製作互動小說,目前沒什麼想法,但是我對於做網站比較熟悉,所以應該會先以網站的方式呈現互動式小說,然後再轉為手機 App。
至於之前與網友約定好的文章,我仍然會履行承諾。
2025/07/17:我改變想法了,還是想盡可能保持一週一刊,但是過往都是針對 AI 技術實作的討論,未來將會轉型為以輕鬆隨意的角度,討論我對於 AI 的發現與見解。
新斗內方案
如果你喜歡我對於這些數位或 AI 工具的研究與摸索,我開了一個新斗內方案:為你寫一篇電子報。
如果有人願意以較高額的金額贊助本電子報(新台幣 500 元),我會依據下面的工具,研究你指定的方向,然後幫你寫一篇電子報。
n8n 雲端自動化流程
Notion 工作流程自動化
Google Apps Script 範例應用
ChatGPT/Gemini/Claude 使用實作
Google AI Studio 範例
Cursor、Claude Coding、Gemini CLI 等 AI Coding 工具
請注意,此方案屬於「粉絲小額贊助」,支持我在公開電子報上探索指定題材。你支付的費用主要是對內容創作的支持,而非購買專案研究人力或保證成果。詳細的方案說明,請點選網址連結。
如果你贊助了,我會立刻停下手邊工作,先幫你安排相關的研究事宜。
如果本文對你有幫助,也歡迎你進行新台幣100、200元不等的小額斗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