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43 老闆突然要你研究某個完全不熟悉的主題,你該怎麼辦?談 AI 時代的搜尋與研究方法
本文探討在 AI 時代如何高效研究不熟悉的主題。作者建議善用 Perplexity 等 AI 平台進行深度研究,並透過 ChatGPT 等工具打磨提示詞。研究成果可再交由 AI 進行二次整理與校正,以快速產出概括性報告。若主題英文資料豐富,使用英文提示詞效果更佳。文末也提及可利用 NotebookLM 或 Notion AI 建立個人化 AI 知識庫。
上週沒發電子報,因為我去了一趟泰國芭達雅。
芭達雅真是一個好地方,儘管是在觀光地區,但是物價也沒有貴到無法接受的地步,甚至飲食方面都比台北還要略便宜一些。
旅行時間稍長,從桃園到曼谷一趟約4小時,加上出入關,以及機場到芭達雅飯店的旅程,大概要 7-8 小時左右。
所以要去芭達雅的話,最好是安排個5天行程,這樣扣除前後兩天,還有三天的遊玩時間。
我是一個人去的,因為平常很忙,加上懶,所以去之前我也沒有花時間作功課,直接上網找一些行程,買了就出發。
自己一個人去可能可以這樣,但是如果要帶家人去,可能還是得事先作功課,並且跟家人商量後,再決定地點。
這就帶到今天的主題了,做功課。
我們在人生中,一定常常遇過要做功課的場景。
例如男生要約女生出遊,總是得安排一下當日行程吧?這時候你會怎麼做呢?上網 Google 找一下別人的食記、遊記,對吧?
那麼,如果今天老闆突然把你叫進辦公室,要你研究一個你完全不瞭解的主題,例如奈及利亞的政經局勢,因為公司想要投資奈及利亞的科技產業,那你又該怎麼做呢?
一樣上網 Google ?問題是哪些是重要資料,哪些是可以暫時忽略的,哪一些是垃圾資訊,你分得清楚嗎?
過去我怎麼研究不熟悉的主題
我人生中花過最長的時間,針對單一主題研究的經驗,就是十幾年前念歷史系碩士班的時候。
有寫過論文經驗的人一定知道,選題是最困難的事情。首先以碩士論文來說,題目絕對不能太大,要控制在自己能夠吸收的範圍內。
總不可能說你要研究為什麼美國成為第一強權,一來很多學者研究了,二來這題目也大到無法在碩士階段解決。
但是題目也不能小到完全沒有價值,畢竟從事學術研究,總是要努力地突破學術疆界,拓展人類的知識領域。
所以我當時就決定研究一個曾經在 19 世紀來中國的蘇格蘭人,他一共寫了四本遊記,題目夠小,能夠快速閱讀完畢。我也能把題目拓展出去,找尋當時相關的史料,所以可以自由地控制研究範圍。
問題是,我住在臺灣,我要怎麼去找 19 世紀的外國史料?
幸好在 2010 年代,Google 已經掃描了大量印刷書籍、手稿、報章雜誌,所以我就利用關鍵字,找出可能的史料,尋找佐證,拼湊出 19 世紀外國人眼中的中國。
雖然我大幅地倚靠 Google 的數位史料,不過我也花了很多時間人工篩選不重掉的資料。
在 AI 時代的研究方式
回到原先的命題,老闆要你研究奈及利亞,你又該怎麼做?如果採我以前在歷史系的研究方式,恐怕研究完又是數個月之後了。
然而,從事學術研究,與現實生活中的研究最大的不同,就是現實生活的研究不一定需要這麼精確。
老闆往往什麼都不懂,無法給你明確的方向,因為他只是要借用你的大腦資源工作而已。
既然如此,最好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提供研究資料給老闆。你提供的資訊不一定要百分之百正確,只是提供一個概括,讓老闆讀了之後,再思考下一步。
AI 的深度研究
所以你應該使用 AI 的深度研究。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 AI 工具都有深度研究功能,包含但不限:
Perplexity
Manus
ChatGPT
Gemini
Claude
Grok
Notion
這些 AI 工具我都略有使用過,體感上我認為 Perplexity 與 Manus 的表現最好。
ChatGPT、Gemini、Claude、Grok 的產出結果也不錯,但是比起上述兩家就是差了一截。
Notion 比較特別,它的研究功能除了可以上網以外,也支援搜尋放在 Notion 內的資料,可見 Notion 有企圖讓它的產品同時也是 AI 知識庫。
好,那怎麼使用呢?也很簡單,就是按下深度研究按鈕,然後直接把你的問題丟給它就是了。
不過我通常不會這麼做,因為提示詞內的關鍵字,會影響 AI 深度研究的成效。
先與 AI 討論,打磨提示詞
我通常會跟 ChatGPT 討論,確認提示詞。你不一定要用 ChatGPT,如果你有訂閱其他家語言模型,就用他們家的。都沒訂閱也可以,免費用戶也能這麼做,只是有額度限制而已。
例如我向 ChatGPT 這麼問,
[ROLE]
你是非洲與奈及利亞的科技與經濟專家
[INSTRUCTIONS]
我需要你提供我英文提示詞,目的是提供AI做深度研究。
提示詞的內容是
1. 奈及利亞的經濟、科技發展概況
2. 台灣與奈及利亞的關係
3. 台灣人要到奈及利亞發展與資訊科技有關的商業內容,有哪些機會
4. 可信任的奈及利亞的資訊來源,最好是來自官方、學術機構,或者其他可靠的組織的
接著 ChatGPT 會給我四組提示詞,接下來就反覆打磨,直到你滿意為止。
將打磨好的提示詞丟給 Perplexity
因為我有訂閱 Perplexity ,所以我是使用 Perplexity 的深度研究功能,你可以任選其他家的深度研究功能。
下一步就是把提示詞丟給 Perplexity 處理。
我一共有 4 個提示詞,就丟了 4 次,等待十幾分鐘後,就能收獲成果。
如何有效使用 Perplexity 進行深度研究
複製並貼上提示詞:將你經過討論、調整的英文提示詞,直接貼到 Perplexity 的輸入框中(若是免費帳號,每日有 5 次 Pro 額度)。
設定專注模式與資料庫:根據研究需求,建議切換到「學術」、「社交」、「商業」等模式,讓系統優先從論文庫、社交平台或專業網站抓取權威資訊,提高引用品質。
核對來源:Perplexity 會在答案中自動附上來源連結與分頁(例如「Sources」)。如果你很在意品質,建議點開、比對所有重要結論的原始文獻,確保資訊正確。
針對單一主題拆解子題:如果主題很大,可以將主題拆小(例如針對「奈及利亞科技發展」單獨追問),分別丟給 Perplexity,各自收集更細緻的答案,最後統整。
用「空間」來整理資料:Perplexity 支援建立空間,類似 ChatGPT 的專案功能。你可以將有用的回覆、重要連結、上傳文件合併管理,方便日後整理輸出簡報或報告。
維持英文提問優先:多數技術、產業、趨勢分析,建議優先用英文關鍵詞提問,可以取得更多第一手原創、國際級的資源。
對了,如果你想訂閱Perplexity,可以使用我的推薦連結,我們彼此都能獲得 1 個月免費。
注意我只能推薦 12 個人,所以訂閱時自己先確認一下。
將 AI 研究後的資料做二次整理
這樣就結束了嗎?
還沒,因為 AI 的深度研究還是有錯誤的可能性。
以我自己的體驗,AI 有一定的錯誤率,我覺得至少要低於1/1000以下,我才會覺得及格。
所以用 AI 研究完之後,建議要人工檢查所有資料。
但是在工作場域上,不是每次都必須這麼精確,尤其是在這個命題中,老闆只是想知道奈及利亞的概況,些許錯誤應該還在容許範圍。
所以我們在這裡就先不進行人工檢視,直接把研究報告,丟給 ChatGPT 檢查一次。
我將 Perplexity 的研究報告下載下來,然後提供給 ChatGPT ,開啟思索模式。然後在報告前面加上下列提示詞,
You are an expert in Nigeria’s economy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Your task is to verify the accuracy of the following research report. For each factual statement or data point in the report, check if it matches credible public sources. Identify errors, inconsistencies, or outdated information. Provide corrections, specify correct figures or up-to-date facts, and include source citations (URLs). Present finding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hatGPT 的確有找到一些錯誤,例如原文多處以 ₹ 表示奈及利亞貨幣,但是奈及利亞貨幣應該是用 ₦ 表示。
我大概檢查一下,確認真的有這些錯誤,ChatGPT 沒有瞎掰,就著手讓 ChatGPT 修改報告。
這裡是最終成果:
你可能有注意到,我在下提示詞時,大多數都是選擇以英文的方式。
其實有時我也是直接中文思考,直接輸入問題。
但是如果遇到需要認真研究的,假設該問題,我判斷在英文圈比較容易找到資料,我一定會用英文提示詞,成效會比較好。
最後整段報告產出後,再自行使用 AI 翻譯為中文即可。
如何善用 AI 深度研究後的資料
上述的報告做完後,只要翻譯成中文就可以交差了。
但是我們能夠讓它再完善一下,乾脆打造一個 AI 知識庫。
你可以在 Perplexity 開一個空間做這件事,但是我也很推薦你使用 NotebookLM ,畢竟免費額度就很夠用了。
請參考:NotebookLM 知識庫
你可以使用 NotebookLM 詢問相關問題,也能讓它製作類似 Podcast 一般的與語音摘要,這樣要理解題材就容易得多。
底下就是用 NotebookLM 做的影片,很有意思。
可是,NotebookLM 的缺點也明顯,它作為 AI 知識庫,無法即時編輯。例如我發現某些資料可能需要修改,卻無法直接修改原始檔案。
如果平常會使用 Notion 整理筆記,我也很推薦你在 Notion 上建立 AI 知識庫。
Notion 的深度研究,除了也能上網搜尋資料以外,好處是你可以把你其他資料都丟入 Notion 資料庫內,它也能參考你的資料來撰寫報告。然後撰寫後的報告,你也能夠直接在 Notion 上修改、發佈成網頁。
使用方式就是先建立一個 Notion 資料庫,將上述找到的資料都扔進去即可。
接著進入 Notion 首頁,在首頁的就可以新增背景資訊(如下的動圖),選擇剛剛建立的 Notion 資料庫,然後點擊探究,再把你的提示詞寫入,就可以讓 AI 幫你出一份報告。
接著你就可以把這份報告存在 Notion 內,如果有需要就自行修改,不需要再離開 Notion 。
如果需要本文講解影片及相關提示詞設定,可至我的Skool付費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