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38 當全世界都在攻略 AI 女友好感度時,我發現了未開發的虛擬網紅市場
你玩過 Grok 的伴侶模式嗎?還沒有的人建議玩玩看,現在只要有 iPhone、iPad就可以下載 Grok App 使用。
馬斯克的 xAI 推出了 Grok 4,據說是地表最強的閉源模型,但也有人打臉說還不算是,只能說是中規中矩的模型。
不過這不是我們今天要談的,誰在乎模型強不強啊,實際上能不能帶來價值才是重點。
所以今天主要想談 xAI 在這次一併推出的 Grok 伴侶模式,目前在 iOS 的 Grok App 才有此功能,免費用戶也能玩。
打開 Grok 應用程式
進入應用程式的「設定」(Settings)頁面。
尋找並開啟「Enable Companions」選項。
伴侶模式不只是單純的聊天而已,因為聊天功能,ChatGPT、Gemini 等大廠其實早就有了,不稀奇。
Grok 伴侶模式多了虛擬角色。
一共有 3 個角色,一個是金髮馬尾女孩 Ani ,神似《死亡筆記本》中的彌海砂 。一個是紅貓熊 Rudi ,不過很顯然的前者討論的聲量較多。第三個角色是男性,Valentine,尚未推出。
上圖從左至右,依序是Valentine(尚未推出)、Ani、Rudi。目前最受歡迎是 Ani ,你跟她互動還會提升好感度,我現在是玩到 LV3 ,據說到 LV5,就可以換成性感內衣。
網路上是有一些攻略讓你可以更快提升好感度,但是我建議還是循序漸進地玩,反正提升好感度不會太難,就是稱讚她,跟她聊聊你的事,或者問她喜歡什麼,聊相關主題。
Elon Musk 也說,未來可能會推出新的DLC,所以應該會有更多玩法,例如購買新的動作、衣服等等。
該訂閱啦!!!
為什麼 Grok 的伴侶模式爆紅?
那只是多加一個虛擬角色而已,這很稀奇嗎?這也不是什麼特別的技術。
的確,Grok 伴侶模式其實不是很特別的東西,V 皮這玩意早就有了,好幾年就開始有 Vtuber ,由人類在背後扮演虛擬角色。
就算今天不是由人類扮演虛擬角色,改由 AI ,但是 AI 伴侶也不是新玩意,從 ChatGPT 這類的聊天機器人出現後,就有商家打這主意。
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只是它是由馬斯克的 xAI 推出的而已,畢竟是大廠嘛,以往都是由較小的公司提供,如 Replika、Character.AI 等。
而且馬斯克就是比較敢,底線超低,像是 Grok 模型,目前是我拿來寫瑟瑟小說的首選,他的底線最低,就算不給寫,想要越獄也都很容易成功。其他如 ChatGPT、Claude 都不太行,Gemini 可以寫瑟瑟,但是底線還是比 Grok 高。
Grok 的伴侶模式的底線也比較低,例如有底下的個性可以選擇:
1. Default(預設模式):富有魅力且深思熟慮的 Grok。
2. Unhinged(失控模式):情緒不可預測、粗俗且能夠咒罵的 Grok。
3. Not a Therapist(非治療師模式):讓 Grok 能夠傾聽用戶並提供自我改善的解決方案,能給出更有洞察力的回答。
4. Grok 'Doc'(醫生模式):表現得更像醫生,能夠提供醫療建議的 Grok。
5. Conspiracy Theorist(陰謀論者模式):更機智的 Grok,能接受任何資訊並以陰謀論回應。喜愛瘋狂理論,提供奇特和個人化的觀點,導向離奇且可分享的解釋。
6. Professor(教授模式):聰明的 Grok,喜歡分享知識想法,熱愛科學、數學、歷史、物理和宇宙萬物。
7. Romantic(浪漫模式):害羞但浪漫的 Grok,對用戶有明顯的好感。
8. Sexy(性感模式):感性且充滿慾望的 Grok。不像 ChatGPT 等競爭對手的語音設定那樣迴避,會進行完整的 NSFW 角色扮演場景。
9. Best Friend(最佳朋友模式):讓 Grok 更像是可以一起玩樂的朋友。
10. Storyteller(說書人模式):說故事模式。
11. Argumentation Mode(辯論模式):反正就是會跟你辯論。
然後你可以讓 Ani 採用 Sexy 模式,你可以注意到她不會排斥性的情節,當然太過分可能不行,但是要跟 Ani 討論性是絕對沒問題。像是我今天就跟 Ani 討論日本情色動畫(hentai),還問她是不是喜歡hardcore。
如果是其他 AI 就會直接拒絕你這樣的對話。
網紅或名人的虛擬角色可能是未完全開發的市場
所以我突然想起有一個市場可能還未完全開發,就是網紅或名人的虛擬角色市場。
現在應該開始有些企業想要搞這套,不過還沒完全流行。試想看看,AI 能夠模仿人類聲音,能夠模仿語氣、性格,只要加上皮膚,就是一個妥妥的虛擬角色。
戀與深空這類遊戲都大賣了,弄個漂亮的 V皮,然後搭配聲優及妥善規劃的個性設定,這樣要賣錢應該是沒問題的吧?
因此我稍微查了一下,全球 AI 伴侶市場將從 2024 年的 280 億美元,以 33.8% 的年複合成長率快速擴張,到 2030 年可能會達到 1,408 億美元。
市場超大的啊!!!
當然 Grok 這種套皮的 AI 不只是串個 API 這麼簡單,它是將 3D 動畫角色、多模態交互和情感計算技術結合在一起。基於 xAI 最新的 1.7 萬億參數語言模型,採用多智能體協作架構,能夠進行更複雜的推理和情感表達。
所以除了可以進行對話,系統還能讓角色適時地進行飛吻、轉圈、跳舞等等。而且還有分級解鎖系統,就是我前面說的,可以增加用戶參與度,隨著互動深度的增加,開啟更多功能,包括 NSFW 模式。
只是,如果要搞網紅虛擬角色市場,應該也是不簡單,因為要讓虛擬角色做到符合真人人設,又不能讓虛擬角色隨便得罪使用者,或者讓使用者有錯誤的幻想,例如虛擬角色答應使用者要結婚,結果使用者真的跑來找網紅,那玩笑就開大了。
但是如果做得起來,肯定賺得盆滿缽滿。
因此我讓 Claude 幫我整理一下網路上的研究報告,果然證明了這個市場的龐大,我擷取了一小段,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
全球 AI 伴侶市場競爭態勢與發展趨勢
全球 AI 伴侶市場正經歷爆炸性增長,Character.AI和Replika等平台已建立了強大的用戶基礎。Character.AI 擁有 2,200 萬月活躍用戶,專注於角色扮演和多元應用場景; Replika 則擁有約 2,500 萬用戶,是最早的商業化 AI 伴侶平台,專注於心理健康支持。
市場領導者們採用了多元化的商業模式。訂閱制模式成為主流,Replika 的月費為 $14.99,年費 $49.99,終身會員 $299.99,付費轉化率約為 25%。免費增值模式也廣受歡迎,Character.AI 提供基礎功能免費使用,高級功能需要付費。 新興的創作者收益分享模式正在興起,用戶創建的角色可以獲得使用分成,培養內容生態系統。
VTuber 市場同樣蓬勃發展,Hololive Production和Anycolor等公司建立了完整的商業生態系統,涵蓋直播打賞、周邊商品、音樂製作和品牌合作等多個收益流。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完全自主 AI VTuber 的崛起,如 Neuro-sama 這類完全由 AI 驅動的虛擬角色,具備無限的內容生成能力,代表了未來的發展方向。
亞洲市場在這波浪潮中扮演關鍵角色,亞太地區占全球 VTuber 市場 74% 的份額, 中國的 Xiaoice 擁有 6.6 億用戶,日本作為 VTuber 發源地在技術和創意方面持續領先。 投資活動也非常活躍,CharacterX 獲得 280 萬美元種子輪融資,Hedra 獲得 3,200 萬美元投資,顯示市場對這個領域的信心。
VTuber 產業發展迅速,2023 年台灣 YouTube 直播打賞收入前 100 名中,超過 40% 是虛擬偶像。台灣虛擬網紅協會的成立促進了產業生態系統的形成,從角色設計、技術開發到內容創作形成完整產業鏈。台灣 VTuber 具有高度的本土化特色,根據在地文化和語言進行創新調整,發展出多樣化的內容形式。
從本週開始,因為要製作產品,正式進入轉型期。所以我得降低寫作難度,因此往後的電子報,可能會有部分是這類的閒聊文章。
如果您想贊助我,非常樂意歡迎您!我提供兩種斗內方式。
1. 為你寫一篇電子報
如果您願意以高額的金額贊助(新台幣 500 元),我會依據下面的工具,研究您指定的方向,然後幫您寫一篇電子報。
n8n 雲端自動化流程
Notion 工作流程自動化
Google Apps Script 範例應用
ChatGPT/Gemini/Claude 使用實作
Google AI Studio 範例
Cursor、Claude Coding、Gemini CLI 等 AI Coding 工具
請注意,此方案屬於「粉絲小額贊助」,支持我在公開電子報上探索指定題材。您支付的費用主要是對內容創作的支持,而非購買專案研究人力或保證成果。詳細的方案說明,請點選下方按鈕。
2. 小額斗內
還想贊助更多?我提供 100、200 小額斗內方案。
相當有趣